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二十一文明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汉家论坛演讲稿——汉民族主义势在必行及对两次亡国反思

汉家论坛演讲稿——汉民族主义势在必行及对两次亡国反思

时间:2023-09-24 14:1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家论坛演讲稿””汉民族主义势在必行及对两次亡国反思,供大家参考。

汉家论坛演讲稿””汉民族主义势在必行及对两次亡国反思

  一个大国的败落、一个大民族的衰亡必然是内因起着主导作用,唯有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自我,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痛改前非,方可避免我们民族再次沉沦,亡国固然可怕,但是比亡国更可怕的是一次次重蹈覆辙,所以我们若想复兴华夏,就必须直面我们固有之文化、道统上的问题,知耻而后勇。

  Q1:为什么我们作为一个人数占有绝对优势的民族、且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却往往败给西夏、女真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直至被蒙元完全覆灭?为什么只有几十万的满族能征服人口多达上亿的汉族明王朝?

  我们华夏民族绵延至赵宋之世,其精神面貌比之前朝,已有较大的不同,春秋之尊王攘夷,汉唐之开疆拓土,这种血性与豪迈的民族精神自宋以来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偏安一隅、对外怯懦、对内防民弱民的特质

  真正的儒家治国之道本应是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抚万民,德以柔中国、形以威四夷的内圣外王之法。而士大夫这个群体,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载的横渠四句说的振奋人心、慷慨激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恰到好处的总结了士大夫对于一个民族所肩负的职责,士大夫对下应体恤万民、通达民意,对上应为民请命、恪尽职守,换而言之,士大夫应为皇家与下层百姓的调和剂,帮助皇帝了解民意、顺应民意,帮助百姓争取利益,最终达到《礼运大同篇》中所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政治理想,孟子之民贵君轻便也是这个道理。

  然而到了宋朝,儒家的官僚士绅体系膨胀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得位不正的北宋皇室,根本无从与贪婪的儒官系统相对抗。为了巩固皇位,于是赵氏皇族大肆打压武将势力,扶持所谓君君臣臣的儒家文官,搞以文御武制度。最后的结果,就是儒家发展成儒教,满口仁义道德,一心男盗女娼。自儒家发展为儒教,等级尊卑秩序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士农工商,士(也就是儒官)的等级最高,与皇权共治天下,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

全文已隐藏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版权所有:二十一文明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二十一文明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二十一文明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