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例如在新课程第七章第八章中谈到了我国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合同法确认交易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在第六章还谈到了人们日常行为生活中的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的传统美德在教师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青少年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的条文规定这些都是道德法律化的表现
一、新课程德与法融合的意义
第一,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伦理道德的支 撑,而且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 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道德与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道德与法律的产生到德与法融合治国的实现 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 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为我们 今天采用德法并治之治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历史考证。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 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这种'德与法融合“的治国理念体现出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长期稳 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相融相长,相得益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 国相结合,要求我们将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通过加强社会成 员的法制意识来保障其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先进的道德精神来引导社会成员遵循法律义务,自觉养成守 法*惯。对于大学生来说,为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必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这一新课程主导教育作用。因此,开设该门新课程、加强'德“与'法“的融合,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 国相结合的客观需要。
第二,从人才培养高度看,在教育理念上奉行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 需要。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 的外部行为并明...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