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用典】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例文】'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自古以来,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没有一个不挂念着基层的百姓。古籍中的'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名言,无不阐释了一个普遍真理:爱民恤民,重在知百姓之所需、想百姓之所盼、解百姓之所忧。(解放军报《朝暮心系于民》)
【典故】出自明代谢榛《送樊侍御之金陵》,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释义】意思是,自古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有哪一个不顾念着下层的百姓。
【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涵盖'为政利民“的'利民“理念、'民为贵“的'重民“理念与'听政于民“的'从民“理念。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提出从政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国家政权和君主相比,人民是最有价值的。《离娄上》有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可见人民在江山社稷中的重要地位。司马光提出'民者,田也;
国者,苗也。“他把国家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苗“和'田“的关系。朱熹提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恤民的关键在于民生“。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统治者治理天下关键在于解决民生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强调'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立场,是传统'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使之有了质的发展与飞跃:从'得民心者得天下“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听政于民“到'群众路线“,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使中国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优秀内涵与时俱进地放射出时代的光芒。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