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二十一文明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完整)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完整)

时间:2023-09-12 12:28:4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完整)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时代条件下,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形成和发展

******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1]从远古的荒蛮时代演进到今天的现代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

从学术史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一词较早出现于考古学家夏鼐于1962年发表的《新中国的考古学》一文,他在该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现今全国的少数民族还很多,他们虽和汉族不同,但各兄弟民族的祖先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与汉族的祖先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今日大家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从历史演进来看,每一个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都有不同的人类群体在其中繁衍发展。中国古代典籍《尚书>禹贡》对中华民族栖息之地有大致描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这就是古代先民生存的地域空间,地理单元内的各民族自力更生、互通有无、生息繁衍。正如费孝通所言,'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3]。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格局。从秦朝建立统一的王朝一直到清代,我国大一统的格局基本没有变化,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兼容并包、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为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奠定了共同的文化、心理、情感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芽慢慢孕育成长。

(二)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近代以来,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间,面对帝国主义和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混乱局面。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日益迫切。危难之际,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结成了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危机不仅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而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得以唤醒,开始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在五四运动中,逐步觉醒了的中国各民族人民,以强烈的民族共...

全文已隐藏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推荐访问:共同体 中华民族 意识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发展及实践要求

版权所有:二十一文明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二十一文明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二十一文明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00263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