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子》读后感(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英子》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枫老师的长篇小说《英子》在市图书馆开了发布会,当时我生着病没有去,引以为憾。见到《英子》这部13万字的小说时,已是发布会后的一周了。
这本书很重。一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第一次写小说就这么精彩,显示出一种对人生、对人性的娴熟、通达、敏锐的洞察力;
二是小说里英子这位不向命运低头,有胆有识的女子在读者心里的形象。
这部小说给我三方面的印象非常深。
一是故事讲得好,讲得深。一部好的小说考验的是作者讲故事的能力,怎样讲故事?故事是否得心应手,明眼读者一看便知。作为写作者,很多时候对别人讲故事很感兴趣,总是打开你的听觉听。我们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闲聊,会聊一件有趣的事或者聊天的人认为有趣的事,有的人会把一件事情讲得绘声绘色,而有的人就比较乏味,究其原因是缺少细节的描绘,细节是最难创造出来的,细节必须真实。而秋枫老师对故事的把控力非常强大,她始终用细腻的笔触,柔和平缓的语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晋西北山里的故事。主角英子身边的一连串故事,就像一个连环套,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尤其有一些场景、语言的铺陈地域特色浓厚,其历史意义超过了文学范畴。
秋枫老师借英子的故事说着小人物的人生,探索着人性的美丑。人物形象生动得体,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比如小说中巧巧两口子的丑陋之态和英子两口子忠厚深明大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眼就看出了人性深处的优劣。
《英子》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故事没有拘泥于历史的记录,而是用白描的手法,为读者画出了人性深处的真善美,画出了生存当中的假丑恶。大到土改场景,小到妯娌矛盾,作者都独具匠心,铺陈得力。其人物生命个性展开的过程也是剖析人性美丑的过程,符合读者的阅读*惯和心理。
二是在人物的塑...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