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朗读者》读后感:片段感悟,供大家参考。
并没有像书中后记中的描述那样,让我用一夜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小说,而是用了两个礼拜的午休时间才读完《朗读者》。米夏游泳池边对汉娜的视而不见与汉娜的不辞而别,这之间到底是谁对谁错?这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从整个故事中,我所看到的都是一种隐忍之中包含的爱,还有对当时逃避过惩罚的错误之后的忏悔。汉娜不愿意在法庭上承认自己不会读写,而把最终的罪行揽到自己身上,导致被判终身监禁。米夏在最终审判之前,错过了那次与法官面谈时本可以呈述实施就能减轻汉娜**时间的机会,那种后来心中翻腾的懊悔最终让他在2020年间坚持录制朗读录音带,寄给在监狱中的汉娜,他也在实行他对于法理和道德以及情人之间的忏悔与救赎。
1
在《朗读者》的故事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忏悔与救赎,还有一种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爱。我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是不是正确的,当我看到汉娜在那个即将出狱、重新获得生命的重要时刻选择了自杀时,我脑海里面的第一反映竟是她是为了米夏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能给他一片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因为她明白,米夏是不可能在他出狱之后对其置之不理的,但是她明白自己已经不再适合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了,与其卑微地或者不如高傲的死去,这是汉娜这个文盲所固有的精神高地。
2
原谅,这是个具有程度的动词。原谅的难以程度,与此前伤害的深浅成正比。那个小女孩作家,直到汉娜死去也没有办法对其在集中营中的助纣为虐给予原谅,因为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伤痕,是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修复的。但是,她最终选择了留下那只精美的茶叶罐,这又不失是一种安慰。这是一种没有办法给予的原谅,因为这里面没有误解与误会,而有的就是明知杀人是不对的,但是他们还是那么做了,就那么活生生的剥夺了别人生存的权利,这是没有办法能够给与原谅的,比如抗战时期的日本,比如昨天在美国发生的枪击案的枪手。所以,在现实中不要总是将自己置于最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样容易给别人造成伤害,当你真正意识到那一点再回过头来想找回...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