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厌学调查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行为上主动远离学*。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本来学*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
(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推荐访问:学生厌学调查报告3篇 厌学 调查报告 学生